摸鱼儿 · 送侄谦甫出山
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结庐人在山深处,万壑千岩风雨。朝复暮。甚不管、堂堂背我青春去。高情自许。似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此兴有谁阻。
功名事,休叹儒冠多误。韩颠彭蹶无数。一溪隔断桃源路,只有人家鸡黍。歌且舞。更不住、醉中时出烟霞语。暂来樵斧。贪看两争棋,人閒不道,俯仰成今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摸鱼儿:词牌名,又名“摸鱼子”,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 侄谦甫:侄子,名谦甫。
- 出山:离开山林,比喻出仕或参与世事。
- 数十寒暑:几十个冬夏,指岁月。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指隐居。
- 万壑千岩:形容山峦连绵,峰峦众多。
- 风雨:比喻世事的变迁和动荡。
- 堂堂:正大光明,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青春:指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 野鹤孤云:比喻隐士的高洁和超脱。
- 江鸥远水:比喻隐士的自由和远离尘嚣。
-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读书人。
- 韩颠彭蹶:比喻人生中的起伏和挫折。
- 桃源路:比喻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鸡黍:指简单的农家饭菜,代指隐居生活。
- 烟霞语:指隐士的言谈,含有超脱尘世的意味。
- 樵斧:砍柴的斧头,代指隐居生活。
- 两争棋:比喻世间的纷争。
- 人閒:人间,尘世。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翻译
这般光景,能经历多少次,不过数十个寒暑。有人选择在深山中隐居,那里万壑千岩,风雨变幻。无论是朝是暮,他都不在乎,眼看着青春就这样悄然流逝。他的情感自是高洁,如同野鹤孤云,江鸥远水,这种兴致无人能阻挡。
对于功名之事,不必叹息读书人常被耽误。人生中起伏挫折无数。一条溪流隔断了通往桃源的路,那里只有简单的农家生活。歌且舞,更不停歇,醉中不时吐露出超脱尘世的言语。暂时放下砍柴的斧头。贪恋观看世间纷争,人间的事,转眼间就成了今古。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世俗的超脱态度。通过描绘深山隐居的景象,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展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来比喻隐士的超然物外。同时,通过对功名和世俗的淡漠,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起伏的豁达和对隐居生活的珍视。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李俊民
金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字用章,号鹤鸣,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
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时年二十五岁),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在大阳生活,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八十五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其文格冲澹和平,语言流畅(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娲庙记》、《睡鹤记》);诗多忧幽激烈之音,寄怀深远;其词多咏物、写景、应酬唱和之作,偶尔也抒发苦闷,如“人世闲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谒金门·和邦直》)。元世祖忽必烈曾对侍臣说:“朕求贤三十年,唯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元人王特升评价说:“鹤鸣老人,国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闲,朝经暮史,经学传家尤长于理。”刘瀛序其集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四库全书总目》赞其诗“类多幽忧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
有《庄靖集》十卷,包括诗七卷,文三卷。词存六十八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词》。《庄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丛书初编》本。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