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宋徽宗仙山楼观图

· 顾瑛
宣和天子昔神游,凤驾行空过玉楼。 此去有人言赤马,归来无处逐青牛。 分明艮岳通玄圃,想像方壶接祖洲。 莫把仙山作图画,琼花琪树不胜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宣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这里指代宋徽宗。
  • 神游:指心灵或精神上的遨游,这里指宋徽宗的幻想或梦想。
  • 凤驾:指皇帝的车驾,比喻皇帝。
  • 赤马:传说中的神马,这里可能指宋徽宗的梦想或追求。
  • 青牛:传说中的神兽,常与道家仙人联系在一起,这里可能指宋徽宗追求的仙境。
  • 艮岳: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可能指宋徽宗心中的理想之地。
  • 玄圃: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宋徽宗梦想中的仙境。
  • 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宋徽宗梦想中的仙境。
  • 祖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宋徽宗梦想中的仙境。
  • 琼花琪树:指仙境中的美丽花草树木。
  • 不胜秋:无法承受秋天的凄凉,这里指仙境的美好无法在现实中持久。

翻译

宣和年间的宋徽宗曾梦想遨游仙境,他的心灵如同凤驾般飞越玉楼之上。有人传说他追逐着赤马般的梦想,但归来时却无处寻觅那青牛般的仙境。分明是艮岳与玄圃相连,想象中与方壶、祖洲相接。不要把这仙山仅仅当作一幅图画,那些琼花琪树在秋风中显得如此脆弱,无法承受现实的凄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宋徽宗对仙境的向往与梦想,表达了诗人对宋徽宗追求仙境的想象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元素,如赤马、青牛、艮岳、玄圃等,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的仙境图景。同时,诗人也通过“不胜秋”的表达,暗示了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对比,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奈的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宋徽宗的梦想,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顾瑛

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