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上公太常奏雅乐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 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 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 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乐:负责音乐的官职。
  • 金石:指钟、磬等打击乐器。
  • 逶迤:曲折绵延的样子。
  • 上公:古代官爵的最高等级,这里指高官。
  • 清韵:清脆悦耳的声音。
  • 佩声:佩玉发出的声音。
  • 应律:符合音乐的节奏。
  • 烟云改:比喻音乐的变化多端。
  • 来仪:古代指凤凰的飞翔,比喻吉祥的征兆。
  • 得贤:得到贤人。
  • 修礼:举行礼仪。
  • 观风:观察民风。
  • 圣寿:皇帝的寿命。
  • 三称:三次称赞。
  • 天欢:天上的欢乐。
  • 九奏:古代音乐的九种曲调。
  • 寂寥:空旷而无声。
  • 高曲:高雅的音乐。
  • 宸聪:皇帝的听觉。

翻译

负责音乐的官员奏起了钟磬,音乐绵延不绝地引领着高官们。演奏者的言语停止了,但清脆悦耳的佩玉声与音乐相通。音乐的节奏与变化多端的烟云相呼应,吉祥的征兆如同凤凰飞翔,与鸟兽一同出现。因为得到了贤人,举行了颂扬的仪式,举行了礼仪,观察了民风。皇帝的寿命被三次称赞,天上的欢乐在九种曲调中体现。即使高雅的音乐结束,它的余韵仍然充满了皇帝的听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宫廷中举行盛大音乐仪式的场景,通过“金石”、“清韵”、“应律”等词汇展现了音乐的庄严与美妙。诗中“来仪鸟兽同”一句,以凤凰飞翔的吉祥意象,寓意国家的繁荣昌盛。结尾“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则表达了即使音乐结束,其深远的影响和美好的感受仍留在皇帝心中,体现了音乐的永恒魅力。

无名氏

唐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