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枯笋:形容手指干瘦如枯萎的竹笋。
- 和袖:将袖子卷起或拢起。
- 金樽:金质的酒杯,泛指精美的酒杯。
- 杀银筝:弹奏银筝(一种古代弦乐器)。
- 字不真:指弹奏的音符不准确。
- 揉痒:比喻手指不灵活,难以自如地弹奏乐器。
- 天生钝:天生愚钝,这里指手指不灵活。
- 索:只好,只能。
- 拳头揾:用拳头擦拭。
翻译
十根手指干瘦如枯萎的竹笋,卷起袖子捧着精美的酒杯;弹奏银筝时音符不准确,手指揉痒却天生不灵活。 即使有相思的泪水,也只能用拳头来擦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手指干瘦、弹奏不准确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因手指不灵活而无法自如表达情感的无奈。诗中“十指如枯笋”一句,既描绘了手指的形态,也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干涸与无力。后文“纵有相思泪痕,索把拳头揾”更是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因身体局限而无法尽情抒发情感的痛苦,体现了元曲中常见的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捕捉和情感的真挚表达。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