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野泉别墅图

皋陶旧国群山里,寂寂野泉山谷底。 试寻山脉问泉源,定有蛟龙拔湫起。 城郭犹堪万家汲,芜秽适从何代理。 大雨不溢旱不枯,育德渊然古君子。 簿领三年报政成,习俗能谙风土美。 桐乡爱我爱桐乡,旧日劝农曾到此。 身闲却作负耒来,愿与吾民同井里。 安仁已种环县花,伯道惟饮吴中水。 毋勤父老歌去思,此处枕流方洗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皋陶(gāo yáo):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被尊为法律和刑罚的始祖。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神兽,常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
  • 拔湫(bá qiū):湫,指深潭。拔湫,意指从深潭中崛起。
  • 城郭:城墙和外围的城墙,泛指城市。
  •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比喻荒废或混乱。
  • 簿领:指官府的文书和记录。
  • 报政成:报告政务完成的情况。
  • (ān):熟悉。
  • 桐乡:地名,此处可能指作者曾经任职或居住的地方。
  • 劝农:鼓励农业生产。
  • 负耒(fù lěi):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负耒指从事农耕。
  • 井里:指家乡或居住的地方。
  • 安仁:地名,可能指作者曾经任职的地方。
  • 环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伯道: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吴中:地名,指吴地的中心区域,今江苏南部一带。
  • 枕流:指靠近河流居住。
  • 洗耳:比喻准备倾听或接受新事物。

翻译

在皋陶的旧国群山之中,有一处寂静的野泉位于山谷底部。尝试探寻山脉以找到泉水的源头,必定有蛟龙从深潭中崛起。城市仍然能够供应万家汲水,但荒废和混乱应如何治理呢?无论大雨还是干旱,泉水既不溢出也不枯竭,培育德行如同古代的君子。三年的官府文书记录报告政务完成,熟悉了当地的风俗和美好的风土人情。桐乡爱我,我也爱桐乡,我曾在这里鼓励农业生产。现在我闲暇之余却来耕作,愿意与我的乡亲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安仁已经种满了环县的花,伯道只饮用吴中的水。不要让父老们歌颂我的离去,我在这里靠近河流居住,正准备倾听新事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和对政务的投入,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乡亲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对野泉、山脉、城市和农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治理和农业生产的关注。末句以“枕流方洗耳”作结,既表达了作者对新事物的期待,也体现了其淡泊名利、愿意回归田园生活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

龚璛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