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陈普
金匮哀章正共哀,又将符命议灵台。 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匮(jīn guì):古代藏书或文件的金属箱子,这里指重要的文献或遗诏。
  • 哀章:指哀悼的文书或遗诏。
  • 符命:古代帝王受命于天的吉兆。
  • 灵台:古代帝王用于祭祀的高台。
  • 太山:即泰山,古代认为泰山是通往黄泉(阴间)的必经之路。
  • 黄泉路:指人死后通往阴间的道路。
  • 底事:何事,为何。
  • 銮舆(luán yú):帝王的座车,代指帝王。

翻译

金匮中存放的哀悼文书正引起众人的哀伤, 又有人将符命之说带到灵台商议。 泰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黄泉的必经之路, 为何帝王的车驾却偏爱这条路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金匮中的哀章和灵台上的符命讨论,暗指了帝王对死亡的忌讳和对权力的执着。诗中“太山千古黄泉路”一句,以泰山为象征,强调了生死的必然性。结尾的“底事銮舆爱上来”则带有讽刺意味,暗示帝王虽然畏惧死亡,却无法逃避生命的终结,表达了对权力和生死的深刻思考。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