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西汉末年政治人物,后篡位自立为帝,国号“新”,后被推翻。
- 姬旦:即周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辅佐成王,是周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
- 炀皇:指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以荒淫无道著称,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 曾参:(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孝行著称。
- 担囊揭箧:比喻盗贼的行为,担囊指背着袋子,揭箧指打开箱子偷窃。
- 盗贼:指偷窃或抢劫的人。
- 仁义心:指具有仁爱和正义的心。
翻译
王莽当年看似像周公旦一样贤明,隋炀帝在某些方面也与曾参相似。但无论他们如何伪装,盗贼终究是盗贼,他们难道就没有一点仁义之心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王莽和隋炀帝的对比,讽刺了那些表面上看似贤能,实则心怀不轨的人。诗中“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一句,深刻揭示了盗贼的本质,即使他们可能在外表上模仿仁义之人,但内心的贪婪和邪恶是无法掩盖的。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伪善和道德败坏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