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 郭钰
荆徐千里混干戈,日日君王候凯歌。 上相出师三月罢,南人待援六年过。 未休练卒诛求尽,暂脱归囚反侧多。 独拜将坛须国士,抡材谁似汉萧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徐:指荆州和徐州,均为古代地名。
  • 干戈:古代兵器,比喻战争。
  • 候凯歌:等待胜利的歌声,即等待战争胜利的消息。
  • 上相:指高级官员,这里可能指元朝的丞相或类似高官。
  • 练卒:训练士兵。
  • 诛求:苛求,索取。
  • 归囚:被释放的囚犯。
  • 反侧:不安,反复无常。
  •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
  • 抡材:选拔人才。
  • 汉萧何:汉朝初期的名相,以选拔和使用人才著称。

翻译

荆州和徐州千里之地战乱不断,日复一日,君王都在等待着战争胜利的喜讯。高级官员出征三个月便草草结束,南方的百姓等待救援已经过去了六年。士兵们虽然未曾停止训练,但苛捐杂税已经让百姓筋疲力尽,被释放的囚犯们也多有不安和反复。唯有在拜将坛上,需要国家的杰出人才来担当重任,但选拔这样的人才,又有谁能像汉朝的萧何那样得当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朝时期荆徐地区的战乱景象,以及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用人之难。诗中,“荆徐千里混干戈”一句,即以荆州和徐州为例,概括了当时战乱的广泛性。后文通过对“上相出师”和“南人待援”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短暂与百姓苦难的漫长。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国家选拔人才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以汉朝萧何为喻,暗示了当时国家在用人上的不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

郭钰

元明间吉安吉水人,字彦章。元末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疾不就。生平转侧兵戈,流离道路,目击时事阽危之状,故诗多愁苦之词。于战乱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尤足补史传之缺。有《静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