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昔宴宾僚避暑林,传杯故事到如今。
屈茎聊当黄金杓,刺叶先抽碧玉簪。
闻得鼻端香馥馥,流从舌底味森森。
坡仙爱酿柑为酒,却道清莲带苦心。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郑悫(què):人名,郑悫。
- 三伏:中国传统节气,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官员的园林。
- 簪(zān):古代用来固定发髻的装饰品,这里用作动词,指用簪子刺穿。
- 轮囷(lún qūn):形容弯曲的样子。
- 碧筒杯:一种用荷叶制成的饮酒器具。
- 坡诗:指苏轼的诗。
- 黄金杓(sháo):金制的勺子。
- 碧玉簪:绿色的玉制簪子。
- 馥馥(fù fù):形容香气浓郁。
- 森森:形容味道浓烈。
- 坡仙:对苏轼的尊称。
- 柑为酒:用柑橘酿制的酒。
- 莲心:莲花的中心部分,通常指莲子,这里比喻酒中的苦味。
翻译
在炎热的夏季,郑悫带领宾客和同僚到使君林中避暑,他们用大荷叶作为酒杯,用簪子刺穿叶脉,使其与叶柄相连,弯曲的茎部像象鼻一样,传递着饮酒的乐趣,这种荷叶酒杯被称为碧筒杯。因此苏轼的诗中提到:“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这首诗描述了古代宴会的情景,荷叶酒杯的传统流传至今。弯曲的荷叶茎部被比作黄金勺,刺破的叶尖像是抽出的碧玉簪。闻到鼻端的香气浓郁,品尝舌底的味道浓烈。苏轼喜欢用柑橘酿酒,却说这清莲酒带着苦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和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荷叶作为酒器的创意,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增添了诗意。通过对荷叶酒杯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对苏轼的引用,也显示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
陆文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其四 又用《驯象》 》 —— [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 《 和陶诗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 —— [ 明 ] 李贤(原德)
- 《 独游 》 —— [ 宋 ] 郑思肖
- 《 夏中即事 》 —— [ 宋 ] 俞桂
- 《 五月雨 》 —— [ 宋 ] 陆游
- 《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五 五月歌 》 —— [ 明 ] 陈恭尹
- 《 壬寅夏五月廿四日对雨 》 —— [ 明 ] 贝琼
- 《 好事近 · 攠记仲夏情事 》 —— [ 清 ] 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