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宣差除陕西廉访佥事

昔人比贵宦,绣锦以为衣。 当昼与夜行,故乡归不归。 每评会稽章,不及相州记。 公今往三秦,身是绣衣使。 玉衡直而平,宝瑟和而清。 当知九州外,生此千人英。 南人去勿悲,西人来勿喜。 明年当入觐,垂绅佐天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宣差:元代官名,指临时派遣的官员。
  • 廉访佥事:元代监察官职,负责巡察地方,监察官员。
  • 绣锦:华美的锦绣,比喻高贵的服饰。
  • 会稽章:指会稽地区的文献或记载。
  • 相州记:指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的文献或记载。
  • 三秦:指陕西地区,古称秦地,分为三部分,故称三秦。
  • 绣衣使:指穿着绣衣的使者,比喻高贵的使节。
  • 玉衡: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这里比喻公正无私。
  • 宝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这里比喻和谐美好。
  • 九州: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泛指中国。
  • 千人英:指众多英才中的佼佼者。
  • :朝见君主。
  • 垂绅:指官员的服饰,这里比喻担任重要职务。

翻译

古人将高官比作穿着绣锦衣裳的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行走,却不知何时能回到故乡。 人们常评论会稽的文献,却不及相州的记载。 如今你将前往陕西,担任监察官职。 你的公正如同玉衡一般直和平,你的和谐如同宝瑟一般清和。 应当知道,在这广袤的九州之外,诞生了众多英才中的佼佼者。 南方的人啊,不要悲伤,西方的人啊,不要欢喜。 明年你将入朝朝见君主,以你的才华辅佐天子。

赏析

这首作品以送别周宣差赴陕西任职为背景,通过对古代高官的比喻和对周宣差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公正无私、和谐美好的品质的赞赏。诗中“绣锦”、“玉衡”、“宝瑟”等意象生动描绘了周宣差的高贵与才华,同时通过对“会稽章”与“相州记”的比较,暗示了周宣差将会有更为卓越的表现。末句预祝其明年入朝,辅佐天子,展现了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