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陈审中

陈为台望族,不数谢与钱。 此以科甲贵,彼以婚姻连。 吾犹及乃祖,执鞭慕先贤。 乱后识严君,握手吾同年。 事功竟落落,世虑日日煎。 衣冠一不振,抱恨埋重泉。 君如丹凤雏,五采何翩翩。 久客沧江上,穷秋思浩然。 文运今再明,六甲一周天。 老我终白屋,看子收青毡。 浙水东西流,北风送南船。 赤城几日到,雁影夕阳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科甲:科举考试。
  • 婚姻连:通过婚姻关系相连。
  • 执鞭:手持马鞭,指从事教育或服务。
  • 先贤: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 同年: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 事功:事业和功绩。
  • 落落:形容不顺利或不成功。
  • 世虑:对世事的忧虑。
  • 衣冠:指士人或官吏。
  • 不振:不振作,指衰落。
  • 重泉:指坟墓。
  • 丹凤雏:比喻有才华的年轻人。
  • 五采:五彩,指多种颜色。
  • 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好。
  • 沧江:泛指江河。
  • 穷秋:深秋。
  • 浩然:形容思绪或情感深广。
  • 文运:文学或文化的兴衰。
  • 六甲:六十年的周期。
  • 一周天:一个完整的循环。
  • 白屋:指贫穷的住所。
  • 青毡:指清贫的生活。
  • 浙水:指浙江的河流。
  • 赤城:地名,指天台山。
  • 雁影:雁的影子,常用来象征离别。

翻译

陈家是台州的望族,不亚于谢家和钱家。他们因科举考试而显贵,因婚姻关系而紧密相连。我曾有幸认识你的祖父,那时我仰慕那些已故的贤人。战乱之后,我认识了你的父亲,我们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但他的事业和功绩并不顺利,对世事的忧虑日益加深。士人阶层一度不振,他抱恨埋葬在坟墓中。而你,像一只五彩斑斓的丹凤雏鸟,才华横溢,风度翩翩。长久地客居在江河之上,深秋时节,你的思绪如浩瀚的海洋。文学的兴衰如今再次明朗,六十年一个周期。我老来终将住在简陋的屋子里,看着你收拾起清贫的生活。浙江的河水东西流淌,北风送走了南去的船只。不知几日能到赤城,只见夕阳下雁影斜飞。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陆文圭送别陈审中的诗,通过对陈家历史和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陈审中才华的赞赏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丹凤雏”和“五采翩翩”形象地描绘了陈审中的才华和风采,而“文运今再明”则表达了对文学复兴的乐观态度。结尾的“雁影夕阳边”则带有离别的哀愁,同时也预示着陈审中未来的远行和成就。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