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空濛图

· 袁桷
旧隐湖山笔底收,相从京洛意中游。 昏昏车马飞花雨,寂寂钟鱼落叶秋。 千古登临翻昨梦,百年歌舞漾清愁。 何当化鹤看沧海,不用呼猿吸涧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空濛(kōng méng):形容景色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京洛:古代指洛阳,这里泛指都城。
  • 钟鱼:指寺庙中的钟声和鱼形的木鱼声。
  • :荡漾,形容情感或思绪波动。
  • 化鹤:传说中仙人化作鹤飞升的典故。
  • 呼猿:指呼唤猿猴,古代文人常以此表示隐居山林的意境。

翻译

旧时的隐居之地,湖山景色尽收笔下,仿佛与京洛的繁华意趣同行。 车马匆匆,飞花如雨,昏昏沉沉;寺庙中钟声和木鱼声寂静,落叶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千年的登临之地,如今只留下昨日的梦境;百年的歌舞,荡漾着清冷的忧愁。 何时能化作仙鹤,俯瞰沧海桑田,不再召唤猿猴,汲取涧水的清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旧日隐居生活的怀念与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昏昏车马飞花雨”与“寂寂钟鱼落叶秋”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尘世的喧嚣,后者则表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秋日的萧瑟。尾联的“化鹤”与“呼猿”则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