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 马臻
乌夜啼,朝啼东方白,夜啼林影黑。关河万里天雨霜,月冷夜长眠不得。 乌夜啼,怜尔巢中黄口时。哺腥吞腐羽毛长,母子日日长追随。 一旦离群自成偶,相呼相唤期相守。故雄零落不复知,留得孤雌住衰柳。 柳条萧飒难栖身,梦惊三月杨花春。载飞载止情莫伸,欲去不去愁杀人。 不知挟弹谁家子,暴物伤生苦如此。哀音散入江湖间,老屋破窗灯欲死。 乌夜啼,君岂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口:指幼鸟。
  • 哺腥吞腐:形容乌鸦以腐肉为食。
  • 零落:散失,此处指死亡。
  • 孤雌:失去配偶的雌鸟。
  • 萧飒:形容风声或景物凄凉。
  • 暴物伤生:指伤害生命的行为。

翻译

乌鸦在夜晚啼叫,早晨啼叫时东方已白,夜晚啼叫时林中阴影深黑。万里关河之地,霜降如雨,月色冷冽,长夜难眠。 乌鸦啊,我怜悯你幼时巢中的模样。你以腐肉为食,羽毛渐长,母子日日相伴。 然而一旦离群,你便成对相呼,相约相守。但你的伴侣已不在,只剩下孤独的雌鸟栖息在衰败的柳树上。 柳枝在风中凄凉,难以安身,梦中惊觉已是三月杨花飘飞的春天。飞飞停停,情意难伸,欲去又留,愁绪满怀。 不知是哪家少年,手持弹弓,如此残暴伤生。哀鸣之声散入江湖,老屋的破窗中,灯光微弱,几欲熄灭。 乌鸦在夜晚啼叫,你又岂能知晓其中的哀愁。

赏析

这首作品以乌鸦的啼叫为线索,描绘了乌鸦从幼年到成年的生活变迁,以及孤独雌鸟的凄凉境遇。诗中通过对乌鸦生活习性的描写,折射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人世间的冷漠与残酷。诗人借乌鸦之口,抒发了对生命苦难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马臻

元人,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少慕陶弘景之为人,著道士服,隐居西湖之滨。工画花鸟山水。善诗,多豪逸俊迈之气。有《霞外诗集》。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