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小修至

买米钱都尽,装衣絮亦无。 奴颜愀失路,马尾秃长途。 沙哭终雠楚,梁舂已去吴。 弥天布铁网,不肯拔珊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ǎo):形容忧愁或严肃的样子。
  • 失路:迷路,比喻处境困难。
  • :光秃,这里形容马尾磨损严重。
  • 沙哭:指楚国被秦国所灭,楚人流亡沙丘,哭泣。
  • 雠楚:指楚国被秦国所灭。
  • 梁舂:指梁国被吴国所灭。
  • 弥天:满天,形容范围极广。
  • 铁网:比喻严密的控制或束缚。
  • 珊瑚:珍贵的宝物,这里比喻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翻译

买米的钱都花光了,连装衣服的破布也没有了。 脸上的表情严肃而忧愁,仿佛迷了路,马尾也因为长途跋涉而磨损光秃。 沙丘上的楚人流亡者哭泣,因为楚国已被秦国所灭;梁国的春耕已经停止,因为梁国已被吴国所灭。 天空布满了铁网,却不愿意拔出珍贵的珊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通过“买米钱都尽”、“装衣絮亦无”等句,反映了生活的困顿。诗中“奴颜愀失路,马尾秃长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迷茫和艰难的处境。后两句通过历史典故“沙哭终雠楚,梁舂已去吴”,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悲叹。结尾的“弥天布铁网,不肯拔珊瑚”则隐喻了当时社会的严酷和人才的埋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不满和无奈。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