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二首

炎光未息夏,悲籁已鸣秋。 何须问梧叶,客绪自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光:炎热的阳光。
  • 悲籁:悲伤的声音,这里指秋风的声音。
  •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客绪:旅人的思绪。

翻译

炎热的阳光尚未告别夏日,悲伤的秋风声已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何必非要等待梧桐叶落下,我的旅人思绪早已飘渺不定。

赏析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季节交替的敏感和对旅途中思绪的抒发。诗中“炎光未息夏,悲籁已鸣秋”巧妙地描绘了夏秋交替的时节,炎热的夏日未去,而秋风的声音已经带来秋意。后两句“何须问梧叶,客绪自悠悠”则抒发了诗人作为旅人的悠远思绪,不必等待自然界的变化,内心的感受已经先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