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屡作雪不见梅花仍用雪中韵作古诗悲之

寒花如古玉,未出屡遭刑。 幽魂欣冷石,怨入楚骚经。 置驿报花安,未晓心先听。 梦到讯不到,浇炙瘦园丁。 雪心胶蜡蒂,乱结如顽硎。 安得鹤膝枝,一洗龙脑腥。 扫室待天女,㓗水贮空瓶。 枕上见罗浮,诸仙门反扃。 菊格与兰韵,于汝犹鹡鸰。 纷纷缛桃李,奚啻渭与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屡作雪:多次下雪。
  • 古玉:古代的玉器,这里比喻寒花的高洁。
  • 遭刑:受到伤害。
  • 幽魂:指梅花的灵魂。
  • 楚骚经:指楚辞,这里表示梅花的哀怨之情。
  • 置驿:设置驿站,比喻急切地等待。
  • 梦到讯不到:梦中见到梅花,醒来却不见其踪影。
  • 浇炙:浇水和曝晒,指园丁的照料。
  • 胶蜡蒂:指梅花的蒂部,比喻其坚韧。
  • 顽硎:顽固的磨刀石,比喻困难重重。
  • 鹤膝枝:指梅枝,因其形状弯曲如鹤膝。
  • 龙脑腥:龙脑的腥味,这里指世俗的污浊。
  • 天女:指梅花仙子。
  • 㓗水:清洁的水。
  • 罗浮:山名,传说中梅花仙子的居所。
  • :关闭。
  • 菊格:菊花的品格。
  • 兰韵:兰花的韵味。
  • 鹡鸰:鸟名,这里比喻亲密无间。
  • 缛桃李:繁盛的桃李花。
  • 奚啻:何止。
  • 渭与泾:渭水和泾水,比喻清浊分明。

翻译

春天的雪花多次飘落,却不见梅花的踪影,我用雪中的韵律写下这首古诗,表达我的悲伤。

寒冷的花朵如同古代的玉器,还未绽放就屡次受到伤害。梅花的幽魂欣慰地依偎在冰冷的石头上,它的哀怨之情融入了楚辞之中。

我急切地等待着梅花的到来,心中未曾明了,却已先听到了消息。梦中见到了梅花,醒来却找不到它的踪迹,园丁的照料也显得力不从心。

梅花的蒂部坚韧如胶蜡,面对重重困难如同顽固的磨刀石。我多么希望能用梅枝来洗去世俗的污浊。

我打扫好房间,准备迎接梅花仙子,用清洁的水装满空瓶。在枕上梦见罗浮山,却见诸仙的门紧闭。

菊花的品格和兰花的韵味,与你相比,如同亲密无间的鹡鸰。那些繁盛的桃李花,何止是渭水与泾水之间的清浊分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春天雪中不见梅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深切思念和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寒花比作古玉,将梅花的坚韧比作胶蜡蒂,将世俗的污浊比作龙脑腥,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对菊花和兰花的比较,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超凡脱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