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江进之

偏是佳人少,鸺鹠日日鸣。 应刘皆早世,晁贾竟虚生。 雪涧寒当户,渔梁怒满城。 怜才与惜宝,天似未分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偏是:偏偏是。
  • 佳人:这里指才子。
  • 鸺鹠(xiū liú):一种鸟,常在夜间鸣叫,古人认为其鸣声不祥。
  • 应刘:指应玚和刘桢,两人都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早逝。
  • 晁贾:指晁错和贾谊,两人都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
  • 虚生:指生命空虚,没有得到应有的成就。
  • 雪涧:积雪的山涧。
  • 渔梁:捕鱼的梁,这里可能指捕鱼的场景或工具。
  • :这里指鱼群因捕鱼而惊动。
  • 怜才:爱惜人才。
  • 惜宝:珍惜宝贵的东西。
  • 天似未分明:天意似乎还不明确。

翻译

偏偏是才子少之又少,鸺鹠这种不祥的鸟儿日日鸣叫。应玚和刘桢都早逝,晁错和贾谊最终生命空虚。积雪的山涧寒冷地对着门户,捕鱼的梁上鱼群因惊动而满城都是。爱惜人才和珍惜宝贵之物,天意似乎还未明确。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才子早逝和命运不公的哀叹。诗中通过鸺鹠的鸣叫、应刘晁贾的早逝,以及雪涧和渔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和不祥的氛围。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天意不公的感慨,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时代才子命运的深刻关注和悲悯之情。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