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明月篇
注释
- 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 朱城:红色的城墙,指皇城。
- 丽谯:美丽的城楼。
- 玉盘:比喻月亮。
- 宝镜:也是月亮的比喻。
- 绡(xiāo):轻薄的丝织品。
- 仙掌:仙人掌,这里指宫中的装饰物。
- 紫箫:紫色的箫,古代乐器。
- 金波:指月光。
- 披香:指香气四溢。
- 太液:宫中的池塘。
- 蔌蔌(sù sù):形容声音细微。
- 葳蕤(wēi ruí):形容草木茂盛。
- 蛾眉:指女子细长的眉毛。
- 昭阳:宫殿名。
- 长信:宫殿名。
- 流黄:黄色的丝织品。
- 戍楼:边防的瞭望楼。
- 霓裳羽衣:古代著名的舞蹈。
翻译
长安的明月在秋夜高悬,桂树茂盛,香气不散。月亮初升时,碧海般的夜空映照着华丽的屋宇,渐渐地,月光转照在红色的城墙上,隐约可见美丽的城楼。白露如玉盘般流转着清澈的月光,丹霞似宝镜轻拂着轻薄的丝绢。月光照亮了汉宫的仙人掌,也暗暗地照进了秦楼的紫色箫声中。
中秋之夜,月亮圆满,天空浩荡,三五之夜的月光遥远而圆润。月光下的玉叶和金波,参差地映照在香树和太液桥上。披香太液的景色纷至沓来,玉叶和金波在寒风中微微作响。长安的万户人家在月光的照耀下如同不夜城,六街的景色尽在清凉之中。
洞庭湖中的树叶稀疏,姑苏台上的城乌已经宿去。湘江头的灵妃在鼓瑟,汉水曲的神女在弄珠。朱弦的声音清晰地响起,翠袖的女子映照在修竹之间。月光从天汉中掩映着稀疏的星星,也与君王一同照亮了银烛。
君王面对这漫长的秋夜,开启了长安的龙楼鱼钥。闪闪发光的鸳鸯香雾缭绕,溶溶的干鹊玉华闪烁。风中飘动的双鬟女子,花儿近在葳蕤的七宝栏旁。新出的蛾眉女子,圆润的面庞一同观赏。昭阳宫的粉黛生香暖,长信宫的梧桐照影寒。飞燕的单衫刚刚舞罢,班姬的双泪欲啼干。
月光自有其光辉,每逢佳节便助长悲欢。有时照入空闺,萧瑟的流黄夜惊起。能在瓦上白如霜,复遣床前凉似水。情到深处,鸾笺上的泪万行,梦回鸳帐,人已千里。有时照向边塞,黄沙茫茫,白草秋。已伤长夜吹边穟,又奈寒光照戍楼。归兴三秋度辽水,愁心一夜满并州。
自古以来,长安的月光,映照着万种人情。月圆月缺如同循环,秋去秋来无断绝。遂令皎皎地上霜,都作星星鬓边雪。从他人世换春秋,不向中天数圆缺。且因光景及芳年,乘兴先开歌舞筵。同酬彩笔邀希逸,自举金杯呼谪仙。佳会于人既不易,良宵顾影亦堪怜。兴来坐到星河晓,醉后还操《明月篇》。最爱《霓裳羽衣》曲,乘风便欲问婵娟。
赏析
这首作品以长安秋夜的明月为背景,描绘了月光下的长安城及其中的宫殿、人物和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玉盘”、“宝镜”等,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美丽和神秘。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长安的深情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歌舞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艺术和美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