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安乐窝故址

范阳移寓后,读易此林阿。 画自先天启,经传后进多。 玄言探河洛,幽意閟藤萝。 击壤闻遗咏,高山想旧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范阳:古地名,今河北省涿州市。
  • 移寓:迁移居住。
  • 读易:研究《易经》。
  • 林阿:树林的角落。
  • 画自先天启:指《易经》的卦象源自天启。
  • 经传:经书及其注解。
  • 后进多:后来的学者众多。
  • 玄言:深奥的言论。
  • 河洛:指《河图》与《洛书》,古代的神秘图谱,与《易经》有关。
  • 幽意:深远的意境。
  • (bì):隐藏。
  • 藤萝:藤本植物。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此处可能指与《易经》相关的占卜活动。
  • 遗咏:流传下来的诗篇。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学问。
  • 旧窝:旧时的居所。

翻译

自从搬到范阳居住后,我就在这片树林的角落里研究《易经》。《易经》的卦象似乎是上天启示的,而关于它的经书和注解,后来的学者们也写得很多。我探寻着《易经》中深奥的言论和《河图》、《洛书》的奥秘,这种深远的意境隐藏在藤萝之间。我听到了关于击壤的古老歌谣,想象着那高山上的旧居,怀念着那里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易经》的深厚兴趣和对旧居的怀念。诗中,“画自先天启”一句,展现了作者对《易经》卦象的神秘起源的思考,而“玄言探河洛”则体现了作者对《易经》深奥内容的探索。最后两句“击壤闻遗咏,高山想旧窝”,通过对旧居的怀念,传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深情回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生活的双重追求。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