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图

· 陶安
龙争鹿走角功名,眼底浮云悟世情。 有地采芝身远遁,无心执玉手平衡。 衣冠误落留侯计,带砺愁闻汉祖盟。 松下厖眉垂白雪,至今泉石被光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皓:指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
  • 龙争鹿走:比喻群雄争霸。
  • 角功名:争夺功名。
  • 眼底浮云:比喻世事无常,如同眼前飘过的浮云。
  • 采芝:采摘灵芝,象征隐居生活。
  • 身远遁:远离尘世,隐居。
  • 无心执玉:无意中掌握了重要的权力。
  • 手平衡:掌握权力,保持平衡。
  • 衣冠误落:指士人失意,未能得到应有的地位。
  • 留侯计:指张良的计谋。
  • 带砺:比喻誓言或盟约。
  • 汉祖盟:指汉高祖刘邦的盟约。
  • 厖眉:浓密的眉毛。
  • 垂白雪:指年老,头发如雪。
  • 泉石:指隐居之地。

翻译

在群雄争霸、争夺功名的时代,我看到了世事的无常,如同眼前飘过的浮云。 有地方可以采摘灵芝,远离尘世隐居,无意中掌握了重要的权力,却保持了内心的平衡。 士人失意,未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却误入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之中。 听闻汉高祖刘邦的盟约,心中充满了忧愁。 松树下,浓密的眉毛下是如雪的白发,至今隐居之地依然被光荣所笼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四皓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龙争鹿走”、“眼底浮云”等,生动地描绘了纷争不断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世情。同时,通过对四皓隐居生活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