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虞雍公庙

· 陶安
赵宋累十叶,南渡绍兴时,金主长驱百万师。两淮宵遁权与锜,驾欲航海社稷危。 麾艘绝江来,气已吞采石。显忠期不至,事势仓皇急。 参谋本儒生,剥床痛忧国。立招诸将赴海鳅,蹴舞双刀阵中出。 六军奋勇殊死敌,画舰冲渠半沉溺。复追射败之,僵尸四千馀。 公亲再奏捷,露布献酋俘。随复纵火荡巢穴,敌亦含羞烧凤车。 江东西,遂宁谧,口碑永颂神功德。当时微公那能免灾厄,生民立庙沙溆傍,补报四时陈血食。 只今风尘障日昏,想公英气犹生存。咸怀我公不暂舍,堂陛再拜奠酒尊。 安得如公者,复见生斯世,慰安黎庶清乾坤。于乎,安得如公者,慰安黎庶清乾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宵遁:夜间逃跑。
  • 权与锜:权宜之计与锜(一种兵器),这里指采取权宜之计以应对危机。
  • 麾艘:指挥的船只。
  • 显忠:指忠诚显赫之人。
  • 仓皇:匆忙慌张。
  • 儒生:读书人。
  • 剥床:比喻国家危难。
  • 海鳅:古代战船的一种。
  • 蹴舞:踢踏舞动,形容战斗中的动作。
  • 殊死敌:拼死抵抗敌人。
  • 画舰:装饰华丽的战船。
  • 冲渠:冲破敌阵。
  • 露布:公开宣布。
  • 酋俘:敌方的首领俘虏。
  • 巢穴:敌人的根据地。
  • 含羞:感到羞愧。
  • 烧凤车:古代传说中的神车,这里指敌人的重要装备被毁。
  • 宁谧:安宁平静。
  • 口碑:人们的口头赞誉。
  • 沙溆:沙滩和水边。
  • 血食:祭祀时用的牲畜。
  • 风尘:比喻战乱。
  • 堂陛:宫殿的台阶。
  • 奠酒尊:举行祭祀时用来盛酒的器具。
  • 黎庶:百姓。
  • 乾坤:天地,比喻国家或世界。

翻译

在赵宋朝历经十代,到了南渡的绍兴时期,金国的主帅率领百万大军长驱直入。两淮地区的守军夜间逃跑,只能采取权宜之计与敌人对抗,国家危在旦夕。

虞雍公指挥船只横渡长江,气势已经吞噬了采石矶。忠诚显赫之人未能及时到达,形势仓皇急迫。

参谋本是儒生,国家危难让他痛心疾首。他立即召集将领前往海鳅战船,战斗中双刀舞动,奋勇杀敌。

六军奋勇拼死抵抗,华丽的战船冲破敌阵,半数沉没。随后追击并射败敌人,敌军僵尸四千余。

虞雍公亲自再次奏捷,公开宣布献上敌酋俘虏。随后纵火焚烧敌人的巢穴,敌人也因羞愧而烧毁了凤车。

江东西地区因此安宁平静,人们永远颂扬虞雍公的神圣功德。当时如果没有虞雍公,怎能免于灾难?百姓在沙滩和水边为他立庙,四季祭祀以示补报。

至今战乱依旧,但虞雍公的英气似乎依然存在。人们怀念他不曾舍弃,在宫殿台阶上再拜并奠酒尊。

我们多么希望能再见到像虞雍公这样的人,再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安慰百姓,清理乾坤。唉,我们多么希望能再见到像虞雍公这样的人,安慰百姓,清理乾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叙述虞雍公在南宋时期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诗中,虞雍公指挥若定,屡次击败金军,保护了国家的安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怀念。通过对比战乱与和平,诗人表达了对虞雍公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历史英雄的崇高赞歌。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