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假山歌

· 陶安
世上好山如好人,睨傲不肯来相亲。是何峰峦落几案,数寸气象排苍旻。 我闻好山芙蓉三十六,从有鸿濛露岩谷。一宵神运霹雳斧,但见二十四峰青立玉。 翻然飞去十二峰,来向君家伴幽独。忽遇云间骑鹤侣,为言此事非誇诩。 更有仙家十二楼,化作游龙渡江去。砚屏时映一拳小,万壑千岩共昏晓。 天地骨含千古清,收拾精神不为小。洞天两窍秘莫窥,虚冥眇漠涵天池。 须弥亦向芥子纳,静中观妙生神奇。幽人拂拭爱萧洒,掌握烟霏恣陶写。 着屐不劳追谢公,山同心会忘真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睨傲:[nì ào] 形容山峰高傲的样子。
  • 苍旻:[cāng mín] 苍天,天空。
  • 鸿濛:[hóng méng] 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 神运:神奇的变化。
  • 霹雳斧:比喻巨大的力量或变化。
  • 誇诩:[kuā xǔ] 夸耀。
  • 游龙:比喻山峰蜿蜒如龙。
  • 砚屏:放置砚台的小屏风。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须弥:佛教中的大山,比喻极大。
  • 芥子:极小的种子。
  • 陶写:陶冶性情。
  • 着屐:穿上木屐,指登山。
  • 谢公:指谢灵运,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登山爱好者。

翻译

世上的好山如同好人,高傲地不肯轻易与人亲近。这些山峰仿佛落在桌案上,虽只有数寸却气象万千,仿佛直插苍天。

我听说有座好山,像芙蓉花一样有三十六峰,自从宇宙初开,它就显露在山谷之间。一夜之间,神奇的变化如同霹雳之斧,只见二十四峰青翠如玉立。

突然间,十二峰飞去,来到君家陪伴幽静。忽然遇到云间的骑鹤仙人,告诉我这不是夸大其词。

更有仙家的十二楼,化作游龙渡过江去。砚屏上时常映出一拳大小的小山,万壑千岩在晨昏之间共同显现。

天地的骨骼蕴含千古的清气,收拾起精神,不为小事所动。洞天中的两个窍穴深不可测,虚冥之中似乎包含着天池。

须弥山也能被极小的芥子容纳,静观之中,妙境自生神奇。幽人拂拭着爱不释手,手中烟霏随意陶冶性情。

穿上木屐,不必追随谢公去登山,山与心会,真假难辨。

赏析

这首作品以山为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霹雳斧”、“游龙”等,展现了山的神奇和壮美。同时,通过对山的描绘,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清高与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