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次韵石城秦淮二首
秦淮水,息风浪。宛如河汉向西流,星斗高环紫垣上。
祖龙凿山气常王,地脉仍完秦自丧。大帝兴吴天堑雄,五马南浮形势壮。
秦淮光涵天影明,楼台夹岸如承平。雪晴朝来春水生,且无江上鲸鲵争。
钟山万古色不改,日出云开见沧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应制:应皇帝之命而作。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秦淮:指秦淮河,流经南京的一条河流。
- 息风浪:平静无波。
- 宛如:好像。
- 河汉:银河。
- 紫垣:紫微垣,古代星象学中的一个星区,常用来比喻皇宫。
- 祖龙:指秦始皇。
- 地脉:指地理形势。
- 自丧:自取灭亡。
- 大帝:指三国时期的吴国皇帝孙权。
-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比喻险要之地。
- 五马南浮:指晋朝南渡,五马指晋朝的五位皇帝。
- 承平:太平无事。
- 鲸鲵:比喻战乱。
- 沧海:大海。
翻译
秦淮河的水,平静无波。它像银河一样向西流淌,星斗高悬在紫微垣之上。 秦始皇凿山,其气势依旧强大,地理形势完好,而秦朝却自取灭亡。孙权兴起于吴,天堑雄伟,晋朝南渡,形势雄壮。 秦淮河的光芒映照着天空的明亮,两岸的楼台如同太平盛世。雪后初晴,春水上涨,没有江上的战乱纷争。 钟山的景色万古不变,日出云开,仿佛能看见大海。
赏析
这首诗以秦淮河为背景,通过对河流平静、星斗高悬的描绘,展现了秦淮河的宁静与美丽。诗中通过对秦始皇和孙权的提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兴衰。后半部分则通过对雪晴春水、钟山不变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与永恒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