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平路同知王庭珍

· 陶安
隔江尘起动边声,采石波涛夜不惊。 台鼎调元延世赏,倅车佐守厚民生。 近来壁垒添烽火,未见天河洗甲兵。 月满空船归思切,望中桑梓是东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台鼎:古代指宰相之位,这里指王庭珍的官职。
  • 调元:调整国家大政方针,指治理国家。
  • 延世赏:延续世代的赏赐,指官职的传承。
  • 倅车:副车,这里指王庭珍的副职。
  • 佐守:辅佐守卫。
  • 厚民生:使民众生活富裕。
  • 壁垒:军事防御工事。
  • 烽火:战争的信号。
  • 天河洗甲兵:天河,银河;洗甲兵,指战争结束,士兵洗去甲胄上的血迹。
  • 桑梓:故乡的代称。
  • 东平:地名,王庭珍的故乡。

翻译

江对岸传来战乱的消息,但采石矶的波涛夜晚依旧平静。 你担任高官,治理国家,世代受到赏赐,作为副手辅佐守卫,使民众生活富裕。 近来战事频发,烽火连天,但还未见到战争结束的迹象。 月光下,空船归来,思乡之情迫切,望向远方,那里是我的故乡东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同僚王庭珍的赞赏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隔江尘起动边声”一句,既描绘了战乱的紧张气氛,又与“采石波涛夜不惊”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后两句通过对王庭珍官职和政绩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佩。结尾的“月满空船归思切,望中桑梓是东平”则深情地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