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和石源吴博士

潇然雨打复风吹,祠殿荒芜世代移。 共道从龙能报主,岂期浴日竟沉儿。 悲风入海号偏壮,正气凌山屹不欹。 读罢诸忠殉国咏,泪痕随墨共淋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厓山: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 吊古:凭吊古迹,追忆古人或往事。
  • 祠殿:供奉祖先或神明的庙宇。
  • 荒芜:形容土地因无人管理而变得荒凉。
  • 世代移:时代变迁。
  • 从龙:比喻跟随君主或有权势的人。
  • 报主:效忠君主。
  • 浴日:比喻功勋卓著,如同太阳般辉煌。
  • 沉儿:指英雄或重要人物的陨落。
  • 悲风:凄凉的风。
  • 入海:风声传到海边。
  • 号偏壮:形容风声特别响亮有力。
  • 正气:正直的气概。
  • 凌山:超越山峰。
  • 屹不欹:稳固不动摇。
  • 诸忠:指多位忠臣。
  • 殉国:为国捐躯。
  • :诗歌。
  • 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 :墨水,这里指书写时用的墨水。
  • 淋漓:形容液体渗透或滴落的样子。

翻译

风雨交加,荒凉的祠庙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人们都说那些追随君主的人能够报效国家,哪知那些功勋显赫的英雄竟会陨落。凄凉的风声传到海边,显得格外响亮有力,正直的气概超越山峰,稳固不移。读完那些忠臣为国捐躯的诗篇,泪水和墨水一同流淌,情感深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风雨中的荒芜祠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陨落的哀思。诗中“悲风入海号偏壮”一句,以风声的响亮象征英雄气概的不朽,而“正气凌山屹不欹”则进一步强调了忠臣的坚定不移。结尾的“泪痕随墨共淋漓”深刻地抒发了对忠臣牺牲的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忠臣的崇高敬意。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