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 韦庄
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 一声蝉到耳,千炬火然心。 岳静云堆翠,楼高日半沈。 引愁憎暮角,惊梦怯残砧。 露白凝湘簟,风篁韵蜀琴。 鸟喧从果烂,阶净任苔侵。 柿叶添红景,槐柯减绿阴。 采珠逢宝窟,阅石见瑶林。 鲁殿铿寒玉,苔山激碎金。 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名自张华显,词因葛亮吟。 水深龙易失,天远鹤难寻。 鉴貌宁惭乐,论才岂谢任。 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 既睹文兼质,翻疑古在今。 惭闻纡绿绶,即候挂朝簪。 晚树连秋坞,斜阳映暮岑。 夜虫方唧唧,疲马正骎骎。 托迹同吴燕,依仁似越禽。 会随仙羽化,香蚁且同斟。
拼音

所属合集

#柿子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律:古代以玉为管的定音乐器。这里指代时序。
  • :刚刚,起初。
  • 千炬火然心(rán),同“燃”。心中像有千万把火在燃烧,形容内心烦躁不安。
  • (chén):同“沉”,下沉。
  • 暮角:傍晚军队中用的号角声。
  • 残砧:指傍晚断断续续的捣衣声。砧(zhēn ),捣衣石。
  • 湘簟:湘竹做的竹席。
  • 风篁:风吹竹林。篁(huáng),竹林。
  • 槐柯:槐树的枝干。
  • 采珠逢宝窟:去采珍珠的时候遇到了满是珍宝的洞窟,比喻收获颇丰。
  • 阅石见瑶林:查看石头的时候看到了美玉之林,同样指有所得。
  • 鲁殿铿寒玉:鲁殿中传来像是敲击寒玉般的声音。 铿(kēng),象声词,敲击声。
  • 苔山激碎金:苔山上的声响如金块击碎。
  • 郤堂:郤(xì)家的厅堂。郤为晋大夫之族。
  • 桂景:月光。
  • 陈巷:陈代指东汉陈寔(shí) ,他家巷口常有驱车来访的高朋。
  • 张华:西晋文学家、政治家,以博识多能著称。这里借指因其才识而扬名。
  • 葛亮:诸葛亮,以词章谋略闻名。此处指诗词出色。
  • :乐毅,战国时期著名将领。
  • :任嚣,秦朝将领。
  • 纡绿绶:担任官职。纡(yū),系、佩。绿绶,官员系印的绿色丝带。
  • 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借指官职。
  • :四面高中央低的地方。
  • :小而高的山。
  • 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的样子,这里指马不停蹄地赶路。
  • 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这里寓意超脱尘世。
  • 香蚁:酒的代称。因为酒面的浮沫像蚂蚁。

翻译

时令刚刚转换,清风初起吹拂着衣襟。一声蝉鸣传入耳中,心中却像有千万把火在燃烧般烦躁。山岳静谧,山间的云彩如堆积的翠玉,高高的楼阁仿佛太阳都下沉了一半。傍晚讨厌号角声引来愁绪,听到深夜断断续续的捣衣声被惊扰了梦境。晶莹的露珠凝结在湘竹席上,风吹竹林宛如蜀琴发出美妙音韵。鸟儿喧闹因为果实成熟腐烂,台阶干净任凭青苔肆意蔓延。柿叶慢慢增添了秋天的红色景致,槐树的绿荫逐渐减少。就像采到珍珠遇到宝藏洞窟,查看石头瞧见美玉之林般有诸多收获。鲁殿里的声响如敲击寒玉,苔山上的声音好似金块破碎。郤家厅堂里流淌着月光,陈寔家巷口聚集着车马的声音。声名能像张华那样因才华而显耀,辞章能如诸葛亮那样被人称道吟颂。水太深蛟龙容易隐匿,天太高仙鹤难以找寻。以貌鉴人不会惭愧比不上乐毅,论才能也不认为比任嚣差。正义之心像孤剑一样刚直,学问之海如怒涛般深沉。既看到了文章既有文采又有实质内容,反而怀疑古人之风重现于今。惭愧听闻友人担任官职,不久后就等着佩戴朝簪。傍晚树木连接着秋天的山坞,斜阳映照在傍晚的小山丘上。夜晚的秋虫正唧唧鸣叫,疲惫的马儿还在不停地奔腾。我栖身此处如同吴地的燕子,依靠仁爱就像越地的鸟儿。希望有朝一日能随着仙人飞升超脱,且与友人一起共饮美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寓居的所见所感以及与友人相关的情怀。开篇以初秋时节气候和自然景物变化起兴,奠定宁静而略带愁绪的基调,比如“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点出时令转换,“一声蝉到耳,千炬火然心”用蝉鸣与内心烦躁形成对比,刻画内心的不平静 。诗中多处景色描写细腻生动,“岳静云堆翠,楼高日半沈”“露白凝湘簟,风篁韵蜀琴”等,描绘出秋天景色的丰富层次和自然之美,展现季节变迁。接着通过“采珠逢宝窟,阅石见瑶林”等语句,以比喻暗写自己有所得,也可能指友人文章或才能的出色。诗中多处借典抒情,提及“张华”“葛亮”“乐毅”“任嚣”等历史人物,来表达对友人才学和品德的推崇以及自身志向,显示出作者的深厚文学底蕴。诗的后半部分写友人为官,“惭闻纡绿绶,即候挂朝簪”既有对友人的祝贺,隐含自己现状的感慨。结尾“会随仙羽化,香蚁且同斟”表达渴望超脱尘世、与友人共饮欢乐之情,使全诗既有对现实场景描写和感怀,又充满精神追求和浪漫气息。整首诗内容丰富,文笔典雅,情感真挚,将景、情、志巧妙融合一体。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

韦庄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