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司王起

昔年桃李已滋荣,今日兰荪又发生。 葑菲采时皆有道,权衡分处且无情。 叨陪鸳鹭朝天客,共作门阑出谷莺。 何事感恩偏觉重,忽闻金榜扣柴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
  • 滋荣:生长茂盛。
  • 兰荪:一种香草,比喻优秀的人才。
  • 葑菲:指萝卜和芜菁,比喻普通的事物或人。
  • 权衡:衡量,比较。
  • 叨陪:谦辞,表示自己不配陪伴他人。
  • 鸳鹭:比喻朝官的行列。
  • 朝天客:指朝见天子的官员。
  • 门阑:门框,比喻进入某个领域或团体。
  • 出谷莺:比喻从隐居或低微地位出来的人才。
  • 金榜:科举考试中公布成绩的榜单。
  • 柴荆:指简陋的房屋。

翻译

昔年栽培的学生们已经茁壮成长,如今又有优秀的人才如兰荪般崭露头角。 在选拔人才时,无论是普通还是杰出,都有其标准和原则,评判时必须公正无私。 我虽不才,却有幸与朝中的官员们一同进退,共同见证了这些人才从隐居或低微地位脱颖而出。 为何对这份恩典感到特别沉重?因为突然间,金榜题名的好消息敲响了我简陋的家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诗中,“桃李”与“兰荪”分别象征着已经成长和正在崛起的人才,体现了作者对教育成果的自豪和对未来希望的期待。通过“葑菲”与“权衡”的对比,强调了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和原则性。后两句则通过自谦与对人才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成就的喜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教育成果的颂扬,也是对公正选拔人才的呼吁。

高退之

生卒年不详。字遵圣,曾居盩厔(今陕西周至)山中。武宗会昌三年(843)应进士试。策试之后,自以贫贱,未敢望及第,不待放榜,径归盩厔山居。是年竟于王起门下及第。因与诸同年赋《和主司王仆射酬周侍郎贺放榜》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1首。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