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

天台一万八千丈,师在浮云端掩扉。 永夜祗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 风前几降青毛节,雪后应披白羽衣。 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 一万八千丈:形容山极高,并非实际高度。
  • 浮云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掩扉:关闭门户,这里指隐居。
  • 永夜:长夜。
  • 祗知:只知道。
  • 星斗大:形容夜空中的星星显得格外大。
  • 海山微:海和山在远处显得模糊。
  • 青毛节:指青色的节杖,古代官员或道士所持。
  • 白羽衣:白色的羽毛衣,象征仙人或道士的服饰。
  • 烟霞:云雾缭绕的景象,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隐居之地。
  • 飞魄:灵魂飞升,指追求仙道。
  • 灵威:神仙的威严。

翻译

天台山高耸入云,高达一万八千丈,师父隐居在浮云之上的山峰,闭门不出。 在漫长的夜晚,只觉得星星和月亮格外大,深秋时节还能隐约看到远处的海和山。 风前,他似乎几次挥动青色的节杖,雪后,应该披上了白色的羽毛衣。 南望那云雾缭绕的仙境,不禁再次拜倒,想要将我的灵魂飞升去请教神仙的威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高山的道士形象,通过夸张的山高和隐居的场景,展现了道士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诗中“永夜祗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一句,以星斗和海山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道士在高山之巅的孤独与超然。后两句则通过风前雪后的景象,进一步以青毛节和白羽衣来象征道士的仙风道骨。结尾的“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则表达了诗人对仙道的向往和对道士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仙道境界的追求。

陆龟蒙

陆龟蒙

陆龟蒙,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