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猎

· 韦庄
苑墙东畔欲斜晖,傍苑穿花兔正肥。 公子喜逢朝罢日,将军誇换战时衣。 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 直待四郊高鸟尽,掉鞍齐向国门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苑墙:宫苑的围墙。
  • 斜晖:斜阳的光辉。
  • 傍苑:靠近宫苑。
  • 穿花:在花丛中穿梭。
  • 朝罢:朝会结束。
  • 战时衣:战时所穿的军装。
  • (hú):一种猛禽,即隼。
  • 锦翅:色彩斑斓的翅膀。
  • 犬带金铃:猎犬脖子上挂着金铃。
  • 四郊:都城四周的郊野。
  • 高鸟:高空中的鸟。
  • 掉鞍:卸下马鞍,表示结束狩猎。
  • 国门:都城的城门。

翻译

在宫苑的东墙边,夕阳即将西下,靠近宫苑的花丛中,肥美的兔子正在穿梭。公子高兴地遇到了朝会结束的时刻,将军则夸耀着换上了战时的军装。一只鹘鸟翻飞着它那色彩斑斓的翅膀,从云中落下,猎犬带着金铃在草地上飞奔。直到四周的郊野上空中的鸟儿都飞尽,他们才卸下马鞍,一同向都城的城门归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宫廷狩猎的生动画面。诗中通过“苑墙东畔欲斜晖”和“傍苑穿花兔正肥”等句,巧妙地勾勒出了狩猎的背景和时机。公子与将军的形象对比,以及鹘鸟和猎犬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狩猎的紧张与刺激。最后,“直待四郊高鸟尽,掉鞍齐向国门归”则表现了狩猎结束后的满足与归途的宁静,整体意境既有宫廷的奢华,又不失自然的野趣。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