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渔翁

· 韦庄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拼音

所属合集

#渔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荷笠(hé lì):背着斗笠。
  • 枳橘(zhǐ jú):两种果树。
  • 菰蒋(gū jiǎng):茭白。
  • (kuài):把鱼、肉切成薄片。
  • (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翻译

这位渔翁穿着茅草编成的衣服,背着斗笠,两鬓如霜,他自称家在楚水的北面。秋风吹过满岸的枳橘树,他在环绕着池塘的烟雨中种植茭白。夜晚他用芦刀把红鳞鱼切成细腻的鱼片,早晨用水甑蒸出香喷喷的紫芋。他曾经期望能像范蠡一样在五湖逍遥自在,然而到如今,那广阔的天地却已被他长久地遗忘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的形象和生活情景。诗的首联通过对渔翁外貌和籍贯的描写,展现了他历经沧桑的形象。颔联描写了渔翁的劳作环境,秋风吹枳橘,烟雨种菰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颈联则具体描述了渔翁的饮食生活,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表现出他的自给自足和对生活的满足。尾联提到渔翁曾向往范蠡的逍遥自在,但如今却似乎遗忘了那广阔的天地,也许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眼前的平淡生活,这也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接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一种朴素、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