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登会稽山

· 孙逖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稽山:即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 东溟:东海。
  • 烟景:烟雾缭绕的景色。
  • 九峰:指会稽山中的九座山峰。
  • 隐嶙:形容山峰高耸,隐约可见。
  • 朱绂:古代官员的红色官服,这里代指官场。
  • 玄牝:道家术语,指深奥的道理或宇宙的本源。
  • 鸣驺:古代官员出行时随从的骑卒,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行轸:指行走的车辆,轸是古代车的一种。
  • 古蔓:古老的藤蔓。
  • 竹涧:竹林中的小溪。
  • :落下。
  • 能赋:指能够作诗。
  • 和歌:和诗,即应和别人的诗。
  • 参不敏:参与其中但不够聪敏。
  • 冥搜:深入探寻。
  • 冲漠:深远的境界。
  • 多士:众多有才能的人。
  • 濯缨心:洗净帽带,比喻远离尘世,保持清高。
  • 长谣:长歌,这里指长诗。
  • 反招隐:反其道而行之,不隐居,反而招引隐士。

翻译

会稽山矗立在碧湖之上,山势一直延伸到东海的尽头。 白昼时分,烟雾缭绕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明,九座山峰争相展现其高耸的姿态。 远望之中,对官场的红袍感到厌倦,内心却探寻着深奥的道理。 野老听着官员的仪仗声,山童围绕着行走的车辆。 仙花还未凋谢,古老的藤蔓柔软得可以牵引。 竹林中的小溪深入山中,松树的悬崖直指天空。 云朵似乎从海天相接处飘去,太阳则在江村附近落下。 我虽能作诗,但对于和诗却不够聪敏。 深入探寻那深远的境界,期待众多有才能的人作为标准。 我愿保持洗净帽带的清高之心,长诗中反而招引隐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会稽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中,“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展现了山水的辽阔,“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则细腻地刻画了山峰的形态。后文通过对官场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孙逖

孙逖

唐博州武水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崔日用与为亡年交,以是声誉益重。玄宗开元初,制举登科,授山阴尉。后又应文藻宏丽科登第,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选贡士两年,多得俊才。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天宝初,权刑部侍郎。后以风疾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卒谥文。有《孙逖集》、《唐宋集贤诗集》 ► 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