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源寺

· 耿湋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 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耿湋:wéi,人名。
  • 盂城:高邮的别称。
  • 辋水:即辋峪河。
  • 纡馀:迂回曲折。
  • 内学:指佛教。
  • 石渠:石渠阁,西汉皇室藏书之处。

翻译

儒家、墨家兼及尊崇道家,白云泉边隐藏着旧日的房屋。高邮城现今很是寂寞,辋峪河自然地迂回流淌。佛教消除了许多牵累,西林也更换了旧日居处。深深的房里春天的竹子已老,细雨之夜钟声稀疏。过去的遗迹留在这佛地,遗留的诗文在石渠阁。不知道登上座位的客人中,谁能得到蔡邕遗留的书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源寺的景象以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氛围。诗中通过对旧庐、盂城、辋水等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内学销多累”体现了佛教对人心灵的慰藉。“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寺中环境的清幽静谧。结尾提及蔡邕书,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整体上,诗句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清源寺的独特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耿湋

生卒年不详。湋,一作纬。排行十三,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宗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擢盩厔县尉。大历初入朝任左拾遗(一说右拾遗),大历十年(775)前后充括图书使往江淮一带,在越州与颜真卿、严维、刘长卿、秦系等酬唱,为一时盛事。德宗贞元年间卒于许州司法参军。事迹见《极玄集》卷上、《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耿湋考》。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酬赠、登临题咏之作,叹贫嗟老,情调低沉。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多近体,不事雕饰,以平淡质朴见长。“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春日即事》之二),写人情世态深刻入骨,为人传诵。《全唐诗》存诗2卷。 ► 1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