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 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搔屑:形容心情烦乱,无法安定。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羁离:长期离别。
  • 清兴:高雅的兴致。
  • 芳节:美好的时光。
  • 旷荡:空旷辽阔。
  • 失路:迷失方向,比喻人生遭遇困境。
  • 弥折:更加曲折。

翻译

我远行至蓟门,今日独自心烦意乱。 贤良的朋友难以相见,我的心愿终究难以诉说。 千里迢迢的游历,十年长久的离别。 仰慕你的才华与清雅兴致,叹息你的功业与美好时光。 广阔的天地被云海阻隔,萧瑟中带着风雪。 逢时遇事多有谬误,迷失方向的心更加曲折。 走吧,不要再多说,怀念你只是让我更加愁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高适对友人王之涣和郭密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旅途中的孤独和困境的感慨。诗中,“搔屑”、“迢递”、“羁离”等词语生动描绘了诗人的心境和旅途的艰辛。通过对“才华”、“清兴”、“芳节”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美好时光的羡慕与惋惜。最后,“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以及“失路心弥折”等句,深刻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内心的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