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夤
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 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 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 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ín)**:深。
  • 参差:大约,差不多。
  • 长策:好的计策、谋略。
  • 终谢:最终辞谢。
  • 硕贤:非常贤能的人。
  • 龙盘:像龙盘绕,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秦嬴:指秦始皇嬴政。
  • 谩作:空作,徒然做。
  • 紫气黄旗:古代方士称帝王运数的象征,这里指东吴有帝王之气。

翻译

东吴历经一位君主前后差不多六十年,孙氏父兄还庆幸能把大业传授给孙权。不迎接曹操确实是长远的好策略,最终辞谢张昭(的让位建议)可见孙权是贤能之主。建业地势雄伟险要固然可贵,武昌的鱼味又哪里有什么特别的偏好。秦始皇白白做出东游的打算(想压制东吴这边的王气),东吴能有帝王气象哪里是偶然之事。

赏析

这首诗围绕东吴政权展开。首联直接点明东吴历经的时长以及权力传承给孙权这一事件,为全诗奠定基础。颔联通过“不迎曹操”这一决策,赞赏孙权的远见卓识,凸显其政治智慧;“终谢张昭”则从另一角度表明孙权作为君主能有自己的主见,展现出其贤能的一面 。颈联将建业的雄伟地势与武昌的鱼味相提并论,看似在说东吴不同地方的特色,实则从侧面衬托出东吴这片土地的优越,暗示其能成就帝业有一定的地理等因素。尾联以秦始皇东游企图压制东吴王气却徒劳无功,强调东吴出现帝王之象的必然性。整首诗从多个方面展现了东吴政权的历史发展、孙权的才能以及东吴的气运,格调较高,用词精当,在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说中蕴含深意,借助典故和意象引发读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