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渡江二首

· 陆深
残日楼台媚远天,清寒先觉鬓毛偏。 多情桑梓依江郭,过眼烟花改岁年。 龙气常占云五色,蓬山只隔路三千。 东风似解知人意,吹向梅边复柳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渡江:过江。
  • :美好,这里指夕阳的景色很美。
  • 鬓毛:指鬓角的头发。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这里指家乡。
  • 江郭:江边的城墙。
  • 烟花:指繁华的景象。
  • 改岁年:指时间的流逝,新的一年的开始。
  • 龙气:传说中龙的气息,这里可能指吉祥的征兆。
  • 云五色:五彩的云,古人认为五色云是吉祥的象征。
  • 蓬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遥远的地方。
  • 路三千:形容路途遥远。
  • 东风:春风。
  • 梅边复柳边:梅花和柳树旁,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翻译

夕阳的余晖在楼台上映照着远方的天空,清冷的空气让我先感觉到鬓角的头发。家乡的桑梓依偎在江边的城墙旁,繁华的景象匆匆而过,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吉祥的征兆常常伴随着五彩的云,而仙山般的远方只隔着遥远的路途。春风似乎懂得了解人的心意,吹拂在梅花和柳树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渡江时的景色和情感。诗中,“残日楼台媚远天”以夕阳的余晖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清寒先觉鬓毛偏”则通过感觉的描写,传达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家乡和时间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后两句则以春风为媒介,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春天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