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午: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 高攀龙:明代学者,字子高,号东溟,是明朝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
- 三戒:指儒家提出的三种应当戒除的行为,即戒色、戒斗、戒得。
- 谨独知:指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守,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 少壮老异境:指人生的不同阶段,即少年、壮年、老年。
- 财色:指财富和美色,常被视为诱惑和陷阱。
- 斗严持:指在面对诱惑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严格的自我控制。
- 五岳峙:比喻坚定不移,如同中国的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一样稳固。
- 九河堤:比喻防范危险要像维护九条河流的堤坝一样严密。
- 大廷暗室:指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无人之处。
- 玉粹金精:比喻品德高尚,如同精炼的玉和金。
翻译
学者应当自己建立稳固的基础,首先要遵守三戒,特别是在独处时要保持谨慎。无论是年轻、壮年还是老年,都要不分阶段地对财富和美色保持严格的警惕。保持稳重如同五岳般不可动摇,防范危险要像维护九河堤坝一样严密。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无人之处,都要保持一颗不变的心,保持品德如同精炼的玉和金一样纯净无瑕。
赏析
这首作品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高攀龙通过“三戒”和“谨独知”来告诫学者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和自律,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诗中“五岳峙”和“九河堤”的比喻形象生动,强调了坚定和防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大廷暗室心如一”和“玉粹金精体不亏”表达了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保持一致的高尚品德和纯净心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儒家学者的道德追求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