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寓廨三首

· 高启
寂寞过芳时,幽怀只自知。 袖无投相刺,箧有寄僧诗。 鼠迹尘凝帐,蛙声雨到池。 疏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寓廨(yù xiè):寓所,住处。
  • 芳时:美好的时光。
  • 幽怀:内心深处的情感。
  • 投相刺:投递名帖,即拜访他人。
  • (qiè):小箱子。
  • 疏慵:懒散,不勤奋。
  • 置散:放置不理,闲置。
  • 名卑:名声低下,地位不高。

翻译

在京城的住处,我孤独地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内心的情感只有自己知晓。 我的袖子里没有拜访他人的名帖,只有小箱子里寄给僧人的诗。 老鼠的足迹在尘封的帐篷上凝结,蛙声随着雨水来到了池塘。 我懒散得可以被闲置,却不敢抱怨自己的名声低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城寓所中的孤独与自省。诗中,“寂寞过芳时”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透露出无人共享的寂寞。后文通过“袖无投相刺,箧有寄僧诗”展示了诗人的清高与超脱,不随波逐流,而是沉浸于与僧人的精神交流。诗的末尾,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豁达,不因名声低下而怨天尤人,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