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晓发

· 陆深
重裘絮帽北行装,地炕煤炉候晓光。 十里鸡声常带月,五更蝶梦半还乡。 关河远近俱萧索,岐路东西各渺茫。 不怕孤危缘历惯,太行山脊更羊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裘:厚重的皮衣。
  • 絮帽:用棉絮填充的帽子。
  • 地炕:北方的一种取暖设施,类似于现在的火炕。
  • 煤炉:烧煤的炉子。
  • 候晓光:等待天亮的光亮。
  • 鸡声:鸡叫声。
  • 常带月:经常伴随着月亮。
  • 五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蝶梦:比喻虚幻的梦境。
  • 岐路:分岔的道路。
  • 孤危:孤独和危险。
  • 历惯:经历习惯。
  • 羊肠:比喻曲折狭窄的小路。

翻译

穿着厚重的皮衣和棉絮帽,我这北行的装束,坐在地炕煤炉旁等待天亮。十里之外的鸡鸣声常常伴随着月亮,五更时分,我的梦境一半回到了家乡。关河的远近都显得萧索,分岔的道路东西方向各自渺茫。我不怕孤独和危险,因为已经习惯了,就像太行山脊上那曲折狭窄的小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北行途中的孤独与艰辛。通过“重裘絮帽”、“地炕煤炉”等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了北方的寒冷与生活的简朴。诗中的“十里鸡声常带月,五更蝶梦半还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寂。最后两句“不怕孤危缘历惯,太行山脊更羊肠”则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