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六平山探得烛字

· 高柄
出郭秋已深,寒原骋心目。 爱君幽栖地,市廛若林谷。 初月谐晚寻,同人遂成宿。 楼虚在山翠,书声向乔木。 飞雨一峰来,微云度疏竹。 清镫对残尊,孤琴写幽曲。 自得静者心,何须游秉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ěng):放任,尽情施展。
  • 市廛(shì chán):市中店铺。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清镫(qīng dèng):明亮的灯。
  • 游秉烛:秉烛夜游,指夜间游玩。

翻译

出城时已是深秋,寒凉的草原让心胸舒展。 喜爱你这幽静的居所,市井之中宛如山林幽谷。 初月升起时我们开始探寻,同伴们于是决定留宿。 楼阁隐没在山间的翠色中,书声传来,对着高大的树木。 一阵雨从山峰飘来,微云穿过稀疏的竹林。 明亮的灯光对着残酒,孤独的琴声奏出幽深的曲调。 自然得到宁静者的心境,何必还要秉烛夜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深秋时节与友人同游六平山的情景,通过“寒原”、“幽栖地”、“初月”、“山翠”、“乔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幽深的氛围。诗中“清镫对残尊,孤琴写幽曲”一句,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见长,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结尾“自得静者心,何须游秉烛”更是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宁静的追求,认为真正的宁静来自于内心,而非外在的繁华与热闹。

高柄

明福建长乐人,更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升典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为闽中十才子之一。又工书画,时称三绝。书得汉隶笔法,画源于米芾父子。有《唐诗品汇》等。 ► 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