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 陆深
高阁烦襟生远兴,忽闻凉籁动罗帏。 随风已去传鸣柝,傍月还来助捣衣。 疑有波涛从地起,独怜乌鹊正南飞。 长安此夜悲秋客,细数流年感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烦襟:胸怀郁闷。
  • 远兴:遥远的思绪或兴致。
  • 凉籁:凉爽的风声。
  • 罗帏:罗帐,轻薄的帐幕。
  • 鸣柝:敲击木梆的声音,古代用于报时或警戒。
  • 傍月:靠近月亮。
  • 捣衣:古代妇女在砧板上捶打衣物,准备缝制或洗涤。
  • 乌鹊:乌鸦和喜鹊。
  • 悲秋客:指感伤秋天的旅人或游子。
  • 细数:仔细计算。
  • 流年:流逝的时光。
  • 感是非:感慨是非,指对世事的感慨和思考。

翻译

在高阁中,我的心情郁闷,思绪飘向远方,忽然听到凉爽的风声拂动罗帐。风已经吹过,传来敲击木梆的声音,月光下,又传来妇女捣衣的声音。我仿佛感觉到波涛从地面涌起,独自怜悯着向南飞的乌鸦和喜鹊。在长安的这个夜晚,我这个悲秋的旅人,仔细计算着流逝的时光,感慨着世事的是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风声、月光和鸟飞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诗中“高阁烦襟生远兴”一句,即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后文通过对风声、月光下的捣衣声以及乌鹊南飞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悲秋之情。结尾的“细数流年感是非”则是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