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后拾槐梢制为剔牙杖有作
金篦与象签,净齿或伤廉。
青青槐树枝,一一霜下尖。
偶闻长者谈,物眇用可兼。
搜剔向老豁,其功颇胜盐。
两坚苦难入,薄肉忌太铦。
眷此木气馀,柔中末逾纤。
复有苦口利,用之代针砭。
余官自槐市,日夕映斋檐。
西风动中宵,乾雨鸣疏帘。
呼童事收拾,把束若虬髯。
试以苜蓿馀,风致殊清严。
作诗示君子,取才慎弃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篦:金属制成的梳子,这里指金属制的牙签。
- 象签:象牙制成的牙签。
- 净齿:清洁牙齿。
- 伤廉:伤害廉洁,指使用贵重物品不符合节俭之道。
- 搜剔:仔细清理。
- 老豁:老年人的牙齿缝隙。
- 铦(xiān):锋利。
- 苦口利:指药物虽然苦口,但有利于治疗。
- 针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 槐市:指槐树下的市场,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官职与槐树有关。
- 映斋檐:指槐树的影子映在书斋的屋檐上。
- 乾雨:指风声,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 虬髯:弯曲的胡须,这里形容槐树枝条的形状。
- 苜蓿: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槐树枝条的质地。
- 风致:风格,情趣。
- 清严:清新严肃。
翻译
金制的梳子和象牙的牙签,虽然可以清洁牙齿,但使用它们可能会伤害到廉洁的原则。槐树的青青枝条,在霜降后每一根都尖锐如针。偶然听到长者的谈话,说这些微小的东西用途广泛。用它们来清理老年人的牙齿缝隙,效果比盐还要好。两块坚硬的东西难以进入,而过于锋利的工具又忌讳使用。这些槐树枝条残留的木质,虽然柔软但并未超过细小的极限。还有那些苦口的药物,可以用它们来代替针砭,起到治疗的作用。我在槐树下的市场任职,每天早晚都能看到槐树的影子映在书斋的屋檐上。深夜里西风动摇,风声如同稀疏的雨帘。我叫来仆人收拾这些槐树枝条,它们弯曲如虬髯。用它们来清理牙齿,其风格清新严肃,别有一番风味。我写下这首诗给君子们看,提醒他们在选择人才时要慎重,不要轻易放弃任何可能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金篦、象签与槐树枝条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于节俭和实用主义的推崇。诗中,作者赞美了槐树枝条在清洁牙齿方面的实用性,并将其与贵重的金属和象牙制品相比较,强调了简单自然之物的价值。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廉洁自律的道德追求,以及对生活中细微之物的深刻观察和欣赏。通过槐树枝条的比喻,作者传达了一种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学,即在平凡中发现美,在简单中寻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