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荆和:即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发现和氏璧。 良璞:指未经雕琢的玉石,这里特指和氏璧。 茫然:形容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大楚国:指春秋时期的楚国,疆域辽阔。 白日:白天,这里比喻光明正大的环境。 失兼城:失去重要的城市,这里比喻失去了重要的东西或机会。 燕石:指燕国的石头,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十袭重:形容非常重视,层层包裹。 鱼目:鱼的眼珠,比喻假货或不值钱的东西。 一笑轻:形容轻视、嘲笑。 吞声:形容悲伤至极,无法发声。
翻译
卞和在路边哭泣,他发现的珍贵玉石为谁而明? 在这迷茫的楚国,白日之下失去了重要的城市。 燕国的石头被层层包裹,视为珍宝,而鱼目混珠的东西却被人轻视嘲笑。 自古以来人们都为此感叹,如今我更是悲伤得无法发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卞和泣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不公、真假难辨的深深感慨。诗中,“荆和当路泣,良璞为谁明”一句,既描绘了卞和的无奈,也暗示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被埋没。后文通过对“燕石”与“鱼目”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世人对真假的颠倒认知。结尾的“古来共感叹,今予益吞声”,则抒发了作者对此现象的悲愤与无力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