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锡鬯

日落黄花晚,风高白雁秋。 三关无鼓角,万里尽旃裘。 歌管年华送,文章霸气收。 相将游猎好,无奈隔云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锡鬯(xī chàng):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黄花:指菊花。
  • 三关:指边关,具体指哪三关有多种说法,一般指边防要地。
  • 鼓角:古代军中用来传递信号的鼓和号角。
  • 旃裘(zhān qiú):指用毡子做的衣服,这里泛指边疆民族的服装。
  • 歌管:指音乐和歌曲。
  • 霸气:指雄壮的气势或风格。
  • 云州:地名,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一带。

翻译

日落时分,菊花在晚风中摇曳,秋高气爽,白雁高飞。 边关之地,听不到鼓角的声音,万里之外,尽是穿着毡衣的边民。 随着年华的流逝,我们用歌管来送别过往,曾经雄壮的文笔也已收敛。 我们相伴去游猎,享受美好时光,但无奈云州相隔,难以相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关秋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日落黄花晚,风高白雁秋”以景入情,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壮阔的边塞秋景。后句“三关无鼓角,万里尽旃裘”则进一步以边关的宁静和边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边疆的和平与宁静。结尾的“相将游猎好,无奈隔云州”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及无法相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