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起

· 邵宝
鼎三兮,卧龙起。表两陈,卧龙死。老龙跃,方未遐。少龙变,乃为蛇。 卧龙嘘,已成云。云不雨,天昏昏。万古恨,臣无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鼎三:指三国鼎立的局面。
  • 卧龙: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因其隐居时被称为“卧龙”。
  • 表两陈:指诸葛亮两次上表陈述北伐的计划。
  • 老龙:比喻年老的诸葛亮。
  • 方未遐:指诸葛亮的计划尚未完全实现。
  • 少龙变,乃为蛇:比喻年轻一代的变化,最终未能继承诸葛亮的遗志。
  • 卧龙嘘,已成云:比喻诸葛亮的声望和影响已经如云般广泛。
  • 云不雨,天昏昏:比喻虽然有声望,但未能带来实际的成果,局势依旧不明朗。
  • 万古恨,臣无君:表达了诸葛亮对于未能辅佐刘备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

翻译

三国鼎立,卧龙诸葛亮崛起。他两次上表陈述北伐计划,最终却逝世。年老的诸葛亮,他的计划尚未完全实现。年轻一代的变化,最终未能继承他的遗志,变成了蛇。诸葛亮的声望和影响已经如云般广泛,但未能带来实际的成果,局势依旧不明朗。这是万古的遗憾,作为臣子,他未能辅佐君主完成统一大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生平及其未竟之业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敬仰与遗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卧龙”、“老龙”、“少龙变,乃为蛇”等,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与影响力,以及后继无人的悲哀。最后两句“云不雨,天昏昏。万古恨,臣无君”更是深刻地抒发了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以及对其忠诚与才能的无限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深情致敬。

邵宝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国贤,号二泉。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许州知州,躬课农桑,仿朱熹社仓,立积散法。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奏请停开银矿。宁王朱宸濠索诗文,峻却之。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诛,升户部右侍郎,拜南礼部尚书,恳辞。诗文以李东阳为宗。谥文庄,学者称二泉先生。有《漕政举要》、《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