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清远诸滩

一百重滩水,篙篙与石争。 风雷随地转,岩壑逐人行。 舟子寒相怨,沙禽暮亦惊。 何当归旧隐,高卧掩柴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篙篙(gāo gāo):每一篙,指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 风雷随地转:形容水流湍急,声如风雷,随着地势变化,水流也随之旋转。
  • 岩壑:山岩和深谷。
  • 舟子:船夫。
  • 沙禽:沙滩上的水鸟。
  • 柴荆:柴门荆扉,指简陋的房屋。

翻译

一百道急流险滩,每一篙都要与岩石抗争。 风雷般的水声随着地势旋转,山岩和深谷似乎在追逐行人。 船夫在寒冷中相互抱怨,沙滩上的水鸟也在夜晚惊飞。 何时才能回到旧时的隐居之地,高卧在简陋的房屋中,关闭柴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清远诸滩时的艰险景象,通过“篙篙与石争”、“风雷随地转”等生动描绘,展现了水流的湍急和地势的险峻。诗中“舟子寒相怨,沙禽夜亦惊”进一步以舟子和沙禽的反应,衬托出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结尾的“何当归旧隐,高卧掩柴荆”则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深切向往,透露出对纷扰世界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