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鼎三分: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 汤七十里:商汤以七十里之地起家,最终建立了商朝。
- 莘野辍耕:指商汤的贤臣伊尹,原在莘野耕种,后被商汤发现并重用。
- 卧龙亦起:指蜀汉丞相诸葛亮,号卧龙,后出山辅佐刘备。
- 殷兴刘圮:指商朝兴起,而汉朝衰败。
- 有臣无君:指有贤臣而无明君。
- 玄德非天:玄德指刘备,这里意指刘备并非天命所归。
- 锡彼禅乎复何人:锡,赐予;禅,禅让。这里指如果刘备不是天命所归,那么谁又是呢?
- 出师二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
- 伊邪葛邪:指伊尹和诸葛亮。
- 伯仲皆天民:伯仲,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这里指伊尹和诸葛亮都是天命所归的贤臣。
翻译
三国鼎立,商汤以七十里之地兴起。伊尹在莘野停止耕种,诸葛亮也出山辅佐刘备。为何商朝兴盛而汉朝衰败?有贤臣而无明君,就像有明君而无贤臣一样。刘备并非天命所归,那么谁又是呢?诸葛亮的《出师表》也只是徒劳陈述。伊尹和诸葛亮,他们都是天命所归的贤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三国和商朝历史的对比,探讨了贤臣与明君的关系,以及天命所归的问题。诗中,“汉鼎三分”与“汤七十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商汤的崛起和三国的分裂。伊尹和诸葛亮的形象,则体现了贤臣的重要性。最后,诗人对刘备的质疑和对诸葛亮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和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