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诗谢山人榛

· 宗臣
谢生隐者流,偃蹇来京国。 朝游燕山东,暮游燕山北。 悲歌慨以慷,惊飙奋孤翼。 兴词日百篇,一一作者则。 嗟彼雕虫子,不得施颜色。 韦褐以掩形,藜藿不充食。 荣华烨人世,匪其心所惑。 卢生罹世网,救之一何力。 卒能脱其患,言者长叹息。 非吾策高踪,斯义久荆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蹇 (yǎn jiǎn):高傲,傲慢。
  • 惊飙 (jīng biāo):狂风。
  • 韦褐 (wéi hè):粗布衣服,指贫贱的生活。
  • 藜藿 (lí huò):野菜,指粗劣的食物。
  • (yè):光辉灿烂。
  • (lí):遭受。
  • 荆棘 (jīng jí):比喻困难和障碍。

翻译

谢生是一位隐士,傲慢地来到京城。他白天在燕山之东游荡,夜晚则在燕山之北。他悲歌慷慨激昂,如同孤翼在狂风中奋飞。他每日创作百篇词作,每一篇都堪比古代作者。可惜那些雕虫小技的人,无法与他相比。他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但人世间荣华富贵对他来说并不迷惑。卢生陷入世网,他尽力救助,最终使卢生脱离了困境,讲述此事的人无不叹息。我并非追求高远的踪迹,而是这种义气已经很久没有被提及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谢生这位隐士的高傲与才华,以及他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对比谢生的生活与世俗的荣华,突出了他的清高与不凡。同时,诗人通过提及卢生的故事,表达了对义气和救助他人的赞赏,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对古道热肠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正义气的追求。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