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吕化州

尚书谁特笔,忠冠烈皇朝。 我有春秋志,公为列传标。 削心遗令子,披发逐神尧。 讨贼文章在,书生未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尚书:古代官名,掌管文书,后成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 特笔:特别的笔法,这里指特别重要的记录或评价。
  • 忠冠:忠诚的典范。
  • 烈皇朝:指明朝,因其末年有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的悲壮事迹,故称“烈皇朝”。
  • 春秋志:指史书,特别是《春秋》,这里泛指历史记载。
  • 列传标:列传,史书中记载人物事迹的部分;标,标志,这里指被记载为重要人物。
  • 削心:指心志坚定,不为外界所动。
  • 披发:形容不拘礼节,放浪形骸。
  • 神尧:指尧帝,古代传说中的圣君,这里泛指古代的圣明君主。
  • 讨贼:指讨伐叛贼。
  • 寂寥:寂寞,无声无息。

翻译

在明朝,谁是记录尚书事迹的特别笔法?忠诚的典范在那个悲壮的朝代。 我有记载历史的志向,而您被列为传记中的重要人物。 您的心志坚定,不为外界所动,行为不拘礼节,追随古代的圣明君主。 您的讨伐叛贼的文章留存于世,作为书生,您并不寂寞无声。

赏析

这首诗是屈大均对吕化州的赞颂。诗中,“尚书谁特笔”一句,既表达了对吕化州在历史记载中重要地位的认可,也暗示了其忠诚和贡献的非凡。通过“春秋志”与“列传标”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吕化州在历史上的显著地位。后两句则通过“削心”、“披发”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吕化州坚定的意志和超脱世俗的风范。最后,诗人以“讨贼文章在”来肯定吕化州的历史功绩,表明其作为书生的价值和影响力并未随时间消逝,而是留存于世,影响后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吕化州高尚品质和历史贡献的崇敬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