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查韬荒

莞香多血结,端砚有花痕。 相赠无馀物,相知祗二言。 才高偏下俗,气侠不惭恩。 沉湎谁能似,生涯在绿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莞香:指广东东莞出产的香料,这里特指沉香,一种珍贵的香木。
  • 血结:形容沉香木的纹理如同血脉交织,也暗示了其珍贵和稀有。
  • 端砚:指广东肇庆端溪出产的砚台,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质地细腻、发墨良好而闻名。
  • 花痕:指砚台上的自然纹理,如同花朵般的痕迹,增加了砚台的美观和价值。
  • 气侠:指有侠义之气,即有正义感和勇敢的精神。
  • 惭恩:感到羞愧于所受的恩惠。
  • 沉湎:指沉迷于某种事物,这里特指沉醉于酒。
  • 绿樽:绿色的酒杯,代指酒。

翻译

你赠予我的莞香,其纹理如同血脉交织,珍贵无比;端砚上的花痕,更是增添了几分雅致。在离别之际,你我之间没有多余的物品可以相赠,唯有这二物足以表达我们的深厚情谊。你的才华横溢,却从不傲慢;你的侠义之气,使你从不感到对所受恩惠的羞愧。谁能像你一样,一生沉醉于酒杯之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赠别之物——莞香和端砚,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查韬荒的赞赏和不舍。莞香和端砚不仅代表了友人的高雅品味,也象征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才高偏下俗,气侠不惭恩”一句,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侠义,又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敬仰。结尾的“沉湎谁能似,生涯在绿樽”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生活方式的羡慕,以及对他们未来生活的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赠别诗。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