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子隆下第南归

· 宗臣
阊阖天高急暮笳,一尊芳草又天涯。 短衣孤剑且辞国,驻马听鸿日忆家。 淮浦当年曾桂树,楚江三月正桃花。 君归好拟长杨赋,岂向西风问钓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阖(chāng hé):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皇宫的大门。
  • :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或宫廷。
  • :古代的酒器。
  • 淮浦:淮河的岸边。
  • 桂树:象征着高贵和荣誉。
  • 楚江:指长江中游的一段,古代楚国的地域。
  • 长杨赋: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作品,这里指代文学创作。
  • 钓槎(diào chá):钓鱼的小船,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皇宫天高,暮色中笳声急促,我们又在这芳草地上举杯共饮,仿佛又到了天涯。 你身着短衣,孤剑随身,即将辞别国家,驻马听鸿雁的叫声,日日思念家乡。 淮河岸边,当年曾有桂树飘香,楚江的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 你归去后,应该好好创作文学作品,怎能只在西风中询问钓鱼的小船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赵子隆下第南归的情景,通过“阊阖天高”、“急暮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凄凉的氛围。诗中“短衣孤剑且辞国”表达了友人的孤独与决绝,而“驻马听鸿日忆家”则透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后两句通过对淮浦桂树和楚江桃花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君归好拟长杨赋,岂向西风问钓槎”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希望他不要沉溺于隐居生活,而应继续追求文学创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文学理想的坚持。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